金华社保挪用真相调查
连日来,金华政府官员处在了风口浪尖。
日前,有媒体报道指金华有数亿社保资金被交给金信信托委托理财,且有6000万元无法追回。
而本报记者看到的一份金华市向浙江省政府提交的“情况说明”显示:涉嫌挪用的这笔资金总额为8500万元,该笔资金最初是由金华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委托给金信信托的。且其委托理财方式为指定用途的2个项目单一信托计划,一部分流向了地产,一部分流向了电力。涉及其中的地产、电力企业只提供了信用担保。在“情况说明”中,该款项被表述为“权属清晰”,“未被挪用”。
采访过程中,金华市相关官员极力声明这笔托管经费“非社保资金”——此前11月22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社保基金是“高压线”,任何人不得挪用。
关于这笔资金性质的争议再次凸显了地方社保基金监管诸多漏洞。
资金来龙去脉
上述“情况说明”显示,从2002年11月起到2004年7月,金华市社保局分4次将总额为8500万元企业改制托管经费存入金信,存入名义是“委托理财”。每笔的协议期都是3年。
该协议是由金华市社保局社保处与金信信托签订的。目前至少一笔已经到期。
据金华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,这笔资金的筹集来自于企事业单位改制后的“国有资产处置收益金”,用于对改制职工的“补贴和补助”。“企事业职工资金的提取总数有6亿左右,目前只将其中的一小部分8500万元进行委托理财。”
“这笔资金属于地方政府自行筹集。”金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处副主任侯东升强调,“这不是统筹的社保资金。”但侯东升又补充说,在形式上,这笔资金随着养老金一起发放,是改制企事业单位职工在基本养老金之外的“非统筹”养老金。
“这个现在有些争议,有些地方归入社保范畴,有些没有归入。我们认为不应该归入。”面对记者对资金性质的疑问,前述宣传部负责人答道。
而就在11月28日,浙江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也对媒体明确表示,涉及的资金并非社会保险资金,数额也没有“数亿元”,而是“几千万元”。
在金华政府官员看来,彼时选择金信信托似乎无可置疑;而今,金信一堆乱账又令他们觉得很无奈乃至于委屈。
“一方面金信当时的声誉很好,又是本地的企业,我们就选择了金信。”上述宣传部人士说。
该人士并进一步向记者透露,事实上,将部分企事业职工的托管资金委托金信进行理财,是2002年经过金华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的。当时由于没有相关规定可以参照,这个决定并没有考虑其余理财渠道,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论证。
而巨大的职工资金支付缺口,令金华政府方面在与金信接触时显得更迫不及待。
“因该项资金提取不足,支付压力较大,主管部门对该部分资金有强烈的增值要求。”前述“情况说明”如是解释。
而据侯东升回忆,协议中采用了定额利息的回报方式,利息比当时的银行定期利息高出一倍以上。这项协议对急于筹钱的金华地方政府来说相当有诱惑力。
据该宣传部人士称,金华每年用于这部分职工的资金发放额在8000万左右。按照需要发放15年的规定,有接近6个亿的资金缺口,“如果不保值增值,到第9年我们就发不出钱了。
”记者掌握的数据显示,金华市截至目前的政府负债余额可能超过百亿元,其中银行贷款占一大部分。而根据公开数据,金华市一年的GDP为300亿元左右。
金信信托仍在清算中
本次社保基金争议,正是缘起于清查金信信托过程中发现了政府委托理财资金。名噪一时的“江南第一猛庄”金信信托是2005年底被勒令停业整顿的。
昔日的金信信托风光无限,其构筑的上市公司与相关公司交易迷宫令人目眩。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,短短半年时间,金信信托先后入主长丰通信、伊利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,其控制的某只股票三年之内涨幅达900%。
也正是在此时,金华市的企事业职工资金存入金信名下。
“如果金信没有出事,该笔资金就不会出事。”金华市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如是说。
据金信信托停业整顿领导小组负责人介绍,截至2005年9月30日,金信固有资产26.38亿元,金信管理的信托资产82.5亿元。其中集合资金信托23亿元,单一资金信托58.23亿元。
显然,这笔没有追回的6000万元的企事业资金正是属于单一资金信托之列。而单一资金信托在金信信托停业前都一直在疯狂扩张,这笔资金漩涡将众多的当地企业及普通百姓卷入其中。目前该种信托仍在清算中。
据知情人士介绍,该种单一信托由于在受让方与出让方之间多次转让,如果被定性为非法集资,届时能否偿付尚未可知。
目前不时传出的只有与此有涉的政府官员频频落马的消息。
数月前,原金华市副市长卢福禄即被传出“双规”消息。卢于2004年离任副市长一职,随即赴长兴煤矿任职。在这一不太正常的调动之后,官场盛传其离任与金信信托有直接联系。
记者了解到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,金信仍有尚未清欠的集资高达60亿元。此次8500万元资金是揭开的第一笔政府委托理财资金。
“我既不能说有关系,也不能说没关系。”在回答这些“双规”官员与金华、金信和社保的关系时,金华市宣传部门负责人措词极为谨慎。